
就業艱難,這不僅是目前700萬農民工和610萬應屆畢業生的感觸,以往追求小資情調的白領們也開始感受到自己的飯碗岌岌可危。除了收緊“荷包”,如何“開源”,尋求八小時工作以外的財富機會,成為了他們中不少人正在思考的問題。
近來特許經營加盟(以下簡稱“特許經營”)創業模式開始受到人們的追捧。相比當下時髦的創業方式———開網店,特許經營不需要自己花費太多時間經營,可以直接利用總部的品牌、商標、經營管理技術等。正因為如此,這一商業模式也已成為時下投資者關注度極高的“傻瓜創業法”。
特許經營逆市“井噴”
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張文也是一名安分的白領,由于所在企業從事的是正值“嚴冬”的服裝外貿出口,他不幸加入了失業大軍。
找了一個月工作屢屢碰壁,張文決定先做點小生意“過冬”。經過一番調研,他加盟了一家東莞的蜂蜜連鎖經營企業,3000元加盟費,首次進貨1.2萬元,近2萬元的裝修費和鋪租,一共投入不到4萬元,他的小店便順利開業了。
其實,類似張文這種經歷的人不在少數。今年3月初,廣州舉行了第十八屆中國特許連鎖加盟展覽會,200多家世界最頂級的特許連鎖加盟品牌到場,投資額從幾千元到幾百萬元不等,吸引了大批想創業投資的人前來洽談。廣東省連鎖經營協會會長孫雄稱,這一屆展覽規模較上屆擴大了20%。
頂新國際集團東區開發部經理吳振松告訴記者,公司帶來的是德克士加盟項目,幾乎每屆都參展,這屆的客流明顯增加,一天下來已有40多個投資者前來洽談,比往屆起碼增加15%。“我們的加盟費要170萬元,能收到這么多投資意向已不簡單。”他稱,在洽談中他發現其中不乏以前從事外貿行業的小企業主,現在希望轉行。
孫雄認為,與網店的創業方式不同,特許經營的定位是針對一些小有積累的人群,他們可以利用已有的品牌效應,投資直觀的實體店鋪,面對更加廣泛的消費人群。
低成本投資好時機
中國政法大學特許經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李維華表示,在經濟危機時期,會有相當一部分的投資人出現觀望心理,減少投資額。但他認為,現在正是投資民生必需品店、折扣店、快餐、維修等項目的好時機,“加盟費、鋪租、勞動力成本都在下降”。
實際上,在近日剛剛結束的第十四屆上海連鎖加盟展覽會上,喜士多便利店、迪亞天天、杭州五代同堂等連鎖企業都打出了“零加盟費”的招牌。喜士多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加盟只需要繳納3萬元的保證金,簽約三年退還。加上店鋪裝修、進貨、設配購置等,投資20萬元左右便可開門營業。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上月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隨著“嬰兒潮”的到來,即使在經濟萎靡不振的情況下,兒童教育培訓仍在發展前景、投資額、投資回報率、資本關注度四個方面被專家一致看好。
提防餡餅中暗藏陷阱
回報往往與風險成正比。盡管目前投資特許經營門檻大幅降低,但還是難免一些特許經營企業在相關加盟環節上大做文章。李維華指出,其實“零加盟費”的做法在幾年前就曾經出現過,但以前多是招攬生意的幌子,費用會轉移到產品、機器上。另外,總部培訓是加盟最重要的環節,一些不正規的特許經營企業在培訓支持上也可以大打折扣。
實際上,記者深入了解發現,“零加盟費”暗含的陷阱在連鎖經營行業中是小巫見大巫。記者在百度中鍵入“加盟”、“騙子”兩個關鍵詞,只用0.063秒就搜索出近50萬條相關信息。
有業內人士甚至表示,現在市場上80%的特許加盟企業都是騙子公司,特許經營項目已成為一些不法商人“圈錢”的工具,“現在有人就打著出口受阻轉內銷的旗號,四處招商。投資人繳納加盟費進貨后,結果貨不對板,公司也聯絡不上”。
據商務部《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規定,特許經營企業應當擁有成熟的經營模式,擁有至少兩家直營店,并且經營時間超過一年。自首次訂立特許經營合同之日起15日內須向商務主管部門備案。“現在廣東做特許經營的企業有幾千家,但備案的不到一百家。”孫雄告訴記者。
“而從全國來看,盡管目前備案的有1000多家,但這與實際特許經營企業數量相比非常小。市場泛濫、復雜與監管不到位密不可分。”李維華認為,雖然《條例》也明確不備案將被處罰,但至今都未見“罰單”。而且對于招商的信息平臺也未規定將負連帶責任,“這類招商網站至少有數十家,對于加盟項目的遴選極端不負責任。”記者也在“××商機網”、“××致富網”上發現,此前央視曾曝光的彩色豆腐加盟信息仍高調地出現在網站首頁顯眼的位置。
特許經營項目首次投入參考
首次投入 可投資項目(除知名品牌) 店鋪面積 選址
5萬元以下 食品零售、擦皮鞋、飲料店、小吃攤 10㎡以下 學校、社區
10萬元左右 干洗、美容、快餐、小型服裝店、飾品、折扣店 10㎡-15㎡ 社區商業街、超市商鋪、
10萬-20萬元 便利店、家居飾品、化妝品、品牌服飾代理 20㎡左右 社區、購物中心、寫字樓
20萬-50萬元 汽車美容、煙酒、藥店 40㎡左右 社區、商業街
(以上信息根據業內專家建議以及公開資料整合,僅供參考)
特許經營四大陷阱
陷阱一
假加盟,實為高價賣設備:今年央視3·15曝光的“一品豆坊”彩色豆腐項目,交納加盟費17500元后得到的豆腐機,實際僅值7000元。
陷阱二
夸大宣傳,吹噓投資回報:在一些招商平臺網站上,“低投入,高回報”的字眼比比皆是、甚至還有的打出“千元投資,500%回報率”。
陷阱三
用模范店做“托兒”:不少特許企業將直營店拿來放在銷售排行榜前列,并謊稱為加盟商的模范店,投資者在考察的過程中就可能輕信“模范加盟商”的經驗之談。此外,不乏一些人利用剛剛包裝好的店面,商號作為樣板店,騙取投資者加盟金。
陷阱四
合同暗藏玄機:訂立合同的過程中,一些條款的約定不明確,可能導致加盟者合法權益受損。比如,有項目起初承諾可以回購加盟者生產的產品,但之后則以各種名目推脫。
專家建議
特許經營專家李維華建議,投資特許經營項目須綜合考慮法、商、情:
1.法:看特許加盟企業是否合法,在商務部是否有備案紀錄,有無注冊商標;
2.商:考察盈利能力,找加盟商取經,了解總部是否具備督導、培訓、配送、營建等較為完善的體系;
3.情:特許企業是否有雙贏的心態,投資者也不能抱有小投資、大回報或者穩賺不賠的心理。

